查看原文
其他

《紧急救援》不是下一部《红海行动》

读句电影再睡觉 读句电影再睡觉 2022-05-11

把一句君设为星标,发现生活惊喜



林超贤用《湄公河行动》与《红海行动》变身华语电影圈的票房宠儿,然而筹备五年的《紧急救援》是一次不太成功的自我证明,充斥着高大全的人物与烂俗的情节。一位导演不想重复自己固然令人敬佩,但前提是,你有没有充分认识自己。



撰文|一大朵



1984年,刚刚热映了黄百鸣《开心鬼》的香港新艺城影业招来了一名暑期工,恐怕没人能想到,这个曾经逃学、斗殴、通宵流连、几度肄业的问题少年,有一天会成为内地观众也喊得上名字的爆款一线导演。他,叫林超贤,在改过自新,投入香港剧组摸爬滚打多年后,凭借接连两部主旋律动作大片《湄公河行动》与《红海行动》,变身华语电影圈的票房宠儿。


翻一翻林导的履历,不得不说是某种机缘巧合促成了他在内地的走红。


小混混洗心革面后终于迎来了中学毕业,林超贤想投考警校却不遂,顺水推舟去了打过工的新艺城影业,进入当时黄百鸣导演的《呷醋大丈夫》和杜琪峰导演的《八星报喜》剧组打杂,小小打工人在默默无闻几年后,有幸受得当时风头正盛的陈嘉上赏识,被收于麾下做起副导演,先后参与了周星驰主演的《逃学威龙》和成龙主演的《霹雳火》等当红大片。



1998年,林超贤与陈嘉上联合导演的《野兽刑警》一举斩获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令他在香港电影界终于有了立足之地。

 

然而,此后开始独立执导的林超贤,事业却非一帆风顺,既拍出过《江湖告急》这般口碑不错的黑色幽默,也在《千机变》之流的烂片上翻过车,甚至还玩过《豪情》这样的非主流三级片。林超贤一度因此陷入对所拍摄作品题材的自我质疑中,04至05年间心灰意冷萌生退圈想法,索性停下拍摄工作,跑到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合办的前线电影工作人员培训班上教起了书。

 

也许正是这一段冷静期的反思,让林超贤在往后数年中确立了自己专攻动作题材,主打肾上腺素的创作方向。2008年开始,他先后制作出了《证人》《线人》《逆战》《激战》等一系列口碑与票房都表现稳定的直男视觉系作品,直到2016年与公安部牵手主旋律大片《湄公河行动》。



应该不难看出,在《湄公河行动》之前,林超贤已经在动作类型上有了足够的积累。无论是肉搏枪战,特技特效,抑或大场面调度,他的加盟,无疑是将香港电影几十年动作片经验的里子,藏进了内地主旋律故事的面子当中,大幅提升了主旋律电影在摄影美术等制作层面的水准,让大多只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才会与主旋律电影打照面的内地观众,头一次感受到张力充沛尿点稀少的主旋律动作大片应该是什么样子。


虽然煽情的狗血、困境的机械、天兵天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不出所料,都没能让影片在文本上突破主旋律电影似乎无法克服的尴尬——假。但与之对立的,电影制作上的进步已经在所能企及的范围中实现了视觉上的真。



如果说《湄公河行动》只是林超贤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香港电影人,在动作类型上的一次正常发挥,那么接下来的《红海行动》绝对可以算是对所有人,甚至好莱坞动作片受众的一个惊喜。与动作逻辑完全不符的矫情文戏基本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几乎不间断的硬核武戏。靠暴力本身自带的张力,不断刺激观众的肾上腺素,不留多余的大脑热量给观众推敲剧情的合理性,用制作的真实感盖过了主旋律可能的露怯,可以说是直男审美扬长避短,极为聪明的拍法。


而在新作《紧急救援》里,林超贤式的直男审美可说是发挥到了极致。



贯穿全片的几场救援戏,几乎都是在这种直男审美的引领下完成。以第一场油井救人为例,钻井平台起大火,跳不上去,就用直升机钢索让彭于晏饰演的救援队长高谦晃过去。无论是从力学角度还是动作戏角度上看起来,仿佛自带动能,实现飞翔式钟摆运动的高谦都够得上与同期上映的神奇女侠比拼一番。


这其中便存在一个问题,林超贤几乎是把救援队员按照“超级英雄”的路子来拍的,甚至连女性角色也不例外。



影片中,辛芷蕾饰演的女机长方宇凌就有一场在山间救援的戏,即使身处狭窄的飞行环境,面对复杂的气流,她依然能漂亮地完成低空飞行,帮助队友成功救援。只不过,所有环境的复杂、任务的艰难,都是靠台词说给观众听的。这样的救援任务,紧急只在台词里,以及救援队员的主角超能力里,和现实没有什么关系。


整部影片的救援行动像报菜名一样依次上菜,彼此之前并无关联,就好像导演只是想把涉及海、陆、空的不同救援门类展示给你看而已,所谓的戏剧张力也随之荡然无存。



《湄公河行动》中至少还有“能否击败毒枭”的主线,《红海行动》里好歹也设置了“能否成功撤侨”的明确张力,可到了《紧急救援》这儿,就只剩下模块化的救援任务,好似一堆碎掉的拼图,被救援队员们用一个接一个的任务组合在一起,至于还有什么能让观众跟着走的主要线索——难不成是彭于晏啥时候能跟辛芷蕾结婚?


看片的时候,我时时刻刻都觉得,这些救援队员就像美团或者饿了么小哥,手机上的接单系统源源不断地为他们自动接单:您好,您有新的送死订单,请及时处理。



于是,在这样的处理下,队员们的死亡和情谊缔结也就成了程式化的催泪高潮,连相应的戏份和暗示都套路得完全不过脑子——拍了婚纱照就要牺牲,确认了眼神就要在一起,父子相互心灵感应一番主角就戴上光环绝处逢生了。纵观全片,情节走向没有一丝惊喜,用烂俗窠臼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之所以说《紧急救援》本质上是超级英雄向,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影片非常刻意地在往“卖腹肌女性向”方面下功夫,换句话说,就是“消费男色”。片中大量的训练场景,就是为了让我们看以彭于晏为主的男人们的腹肌,这种审美倾向显然是借鉴于《美国队长》等硬核式男性超英片,为想要看肉的女性观众量身定制。


当然,并不是说“卖男色”有什么问题,而是当这样的男色并没有建立在一个足够有血肉、有灵魂的男性角色身上时,那它就真的只剩下了“肉”了。



看完《紧急救援》的当下,再回首两年前林超贤面对观众批评《红海行动》文戏薄弱时的那句回应,“说我只懂拍动作,是他们不认识我。”让人禁不住有些唏嘘,林超贤应该是想要努力突破自己的,所以在这部片中做了许多“动作”之外的尝试,除了以男色吸引女性观众,他还加入了大篇幅的文戏,希望以此达到更细腻的情感表达,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影片花费最大笔墨来描绘的救援队长高谦与其幼子的父子情,第一眼尚有些《阿郎的故事》既视感,几分钟后虽期待下滑,但勉强还能让人想到《蚁人》这样的好莱坞主旋律英雄片的处理。奈何再看下去,小男孩的表演太过生硬,彭于晏的普通话也叫人出戏,观众几乎无从感受这对单亲父子间有何深情的羁绊。因此种种,影片中原本意在求新、突破的文戏反倒成了败笔,所有的抒情,可能都靠音乐了,本片要是有一个最佳表演奖,恐怕该颁给那些配乐人。



孕育五年之久的《紧急救援》终究成了“魔鬼林”一次并不太成功的自我正名。那些曾经被他扬长避短避掉的文本之“假”重又杀了个回马枪,让我们好像看到了一种旧主旋律电影模式的复辟,充斥着一股人物高大全,神性大于人性,宣传大于认同的气息,把原本救人救命的核心,生生描成了救援刺激大场面加救援队员一家亲。恐怕不止观众,就连林超贤本人也对他自己有些误读。


不想重复自己固然令人敬佩,但前提是,你有没有充分认识自己。




猜你喜欢:


8.7分年度黑马电影,揭开人生之味。

今年最好的一秒钟。

最美好的浪漫,值得最漫长的等待。|冬日片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